发布时间:2023-04-11 15:16:53 浏览: 次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给予关心关爱。“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地方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何更好地从制度层面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孩子们又有哪些新期盼?请看本期报道。
地处安徽省西北部的利辛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75万人口中,在外务工人员接近一半,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对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利辛县20.3万名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达2万多名。
作为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基层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和民政部“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试点县,利辛县近年来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多个维度力量,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
前不久,利辛县王市镇中王社区前尚庄村的留守儿童梦巧又收到了“爱心妈妈”给她带来的礼物——漂亮的裙子和学习用品。抱着这些礼物,梦巧开心地围着志愿者们转来转去。
上小学五年级的梦巧,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常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梦巧聪明可爱,但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根本照顾不过来。”村干部刘云回忆起第一次走访的情况,连连摇头。
了解到梦巧的情况,刘云推荐了社工梁惠、张顺利对口帮扶。两位“爱心妈妈”给梦巧带来漂亮的衣服,帮她洗澡剪头发,陪她一起做游戏。在志愿者的定期疏导下,梦巧对“爱心妈妈”们既信任又依赖,变得更加活泼自信。由于家境困难,梦巧的两位姐姐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志愿者们又帮梦巧联系了县里的住宿制学校,帮她解决了生活费用,让梦巧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每次去学校,老师都说梦巧乖巧听话,成绩也在进步。”刘云说。
利辛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常态化,他们依托县儿童福利中心成立了利辛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乡镇民政办成立乡镇儿童福利工作站,在各村(社区)明确了儿童主任,实现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全覆盖。县儿童福利院每年对全县23个乡镇的散居孤儿和重点关注的困境儿童进行入户走访,村儿童主任负责农村留守儿童走访。
如今在利辛县,每个村都有儿童之家,并且设立了村儿童主任。“我们要求村儿童主任每周在儿童之家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重点做好儿童福利政策宣传等工作。”利辛县民政局局长闫林说,村(居)儿童主任对于一般儿童每年走访一次,对其他类别儿童每月走访一次,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
每天下午5点钟,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的儿童之家就变得热闹起来。社区志愿者服务负责人、儿童主任李晓燕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忙着招呼来这里看书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放学后没有别的去处,儿童之家可以看书、做游戏、写作业,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科普讲座。比如夏天到了,就要给孩子们讲一讲防溺水知识。”李晓燕说,日常相处中,孩子们和志愿者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但是熟悉之后就愿意跟你说说心里话,比如对父母的思念,还有长大后要做什么,把我们这里当作一个有归属感的‘家’。”
隔三差五,尚成明就会接到王新发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儿子的变化。“帅帅放假回家了,变得爱说爱笑了!”“这次学习成绩有提高,帅帅还被老师表扬了!”电话那头的喜讯,能让尚成明高兴好一会儿。
作为鸿福社工服务中心的创办者,尚成明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帅帅时的场景。12岁的孩子长得比同龄人瘦小得多,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一直默默刷锅洗碗,“稚嫩的肩膀让人看着心疼。”年迈的爷爷长期生病卧床,帅帅和大1岁的姐姐成了家里干活的“顶梁柱”。姐弟俩分工明确,姐姐做饭,帅帅刷锅洗碗。除此之外,姐弟俩人还要共同分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姐弟俩都很内向,缺乏家庭的关爱,也没人督促辅导功课,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家访之后,尚成明跟村里的儿童主任一起,分析了两个孩子的情况。“先帮助他们改善困境。”在尚成明和社区的帮助下,帅帅和姐姐办理了困境儿童补贴,享受到了相关扶助政策,同时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定期上门,为帅帅做了两次心理咨询,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
“你要加强运动,可以多听听音乐。这样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和阳光。”志愿者开导帅帅,要多和同学们交流,主动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每个季度,尚成明都会和其他志愿者到帅帅家走访,并送上慰问金和书包等学习用品。
去年,社工与志愿者共同努力,一起筹集资金,给帅帅家改厕、改水,修建围墙和大门,让他们家焕然一新。看到家里的变化,姐弟俩特别高兴,学习的劲头儿更足了。“有很多的社工和志愿者在关心着我和家人,生活变得更加多彩,我也明白了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帅帅信心满满。im体育如今,姐弟俩都在县城读高中,成绩一直在进步。
尚成明告诉记者,专业社会组织经验丰富,专业服务能力强,对于有需求的留守儿童会根据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在提供专业支持的同时,还可以为他们寻求政策支持、链接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小孙子现在变化很大,比以前懂事了,见到村里人还会主动打招呼。这可多亏了村儿童主任和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啊!”利辛县王市镇中王社区前尚庄村村民尚其标感慨,自己今后也要努力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今年12岁的成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时才能回家。奶奶瘫痪在床,爷爷尚其标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由于长期跟父母分离,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成俊特别调皮。尚爷爷很是无奈,可又没什么好的办法。“俺们说话孩子不爱听,又不舍得打骂,可是愁人。”
不久前,村儿童主任尚兵兵在例行走访时了解到成俊的情况。“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孩子调皮捣蛋,甚至经常在村里跟同龄的孩子打架。”为此,他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开导,另一方面向乡镇领导汇报,并录入信息系统。
每到周末,尚兵兵就会带着成俊参加儿童之家的活动,耐心给孩子讲道理、立规矩。“见到熟人要懂礼貌,骂人是不对的!”看着跟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叔叔阿姨,小家伙睁大眼睛,若有所思。经过心理疏导,成俊跟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也能够安静下来读书写字。“我还能参加你们的活动吗?我喜欢跟叔叔阿姨在一起。”每当分别时,小家伙总是期待着下一次。
据介绍,利辛县在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救助机制的基础上,还建立起动态摸排发现制度,在各乡镇统一明确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民政负责人和民政办主任,对本地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负总责,由各村包点干部带队,村干部全程参与,每季度对当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排查一次。每次排查结束后,信息将汇总至乡镇民政办,并分村逐个建立档案,明确救助措施和救助联系人。
“乡镇民政办综合排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工作,做到儿童救助工作有人管、有措施推进。”闫林表示,目前利辛县已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数据库,形成纵向到底、信息共享的工作体系。利辛县还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救助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现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做事、有场所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