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1 21:05:09 浏览: 次
im体育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
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在很多人眼中,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为何这一“老年病”悄悄找上了儿童青少年?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孩子血脂异常?发现血脂异常后应该如何科学防治?4月9日,武汉专家表示,从接诊情况来看,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并不少见,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增多,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重在早期预防。
今年6岁的童童(化名)从小食欲就特别好,想着孩子胃口大是好事,童童想吃什么妈妈都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虽然才6岁,但童童的体重已达到了40公斤。近一个月来,一向被称为“大胃王”的童童胃口却明显没有以前好了,最近几天早上起床吃早餐时,童童出现了厌油的情况,看见好吃的东西就想吐,孙子反常的表现引起了爷爷奶奶的警觉,他们赶紧带他来到武汉市第六医院就诊。
该院儿科主任李晓军接诊后,首先考虑可能是消化不良,但腹部B超发现,童童存在脂肪肝的症状。进一步血液检查发现,童童的甘油三酯超标,因此李晓军主任确诊童童患上了“高脂血症”。“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孩子还这么小,血脂怎么就这么高?”对于这一诊断结果,童童的爷爷奶奶有些不解。
“童童的高脂血症主要是肥胖引起的。”李晓军解释,在问诊过程中,她发现童童的生活习惯很不合理,爱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由于在家长眼里孩子胃口大是好事,便没有加以控制,到后来,孩子越来越胖,一天能吃好几顿,而且每顿的饭量很大,几乎每顿都有肉,对各种油炸食品、街边小吃、各类碳酸饮料情有独钟,im体育却几乎不吃蔬菜。这样的饮食习惯,童童保持了多年。此外,几乎不运动也是童童体重飙升的原因之一。
李晓军主任表示,脂肪肝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产生脂肪肝的原因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体内的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过高,会在肝脏中沉积,使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升高。如果儿童有肥胖的情况,体内过多的甘油三酯也会在肝脏中沉积,从而形成脂肪肝,所以儿童也会得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了,长时间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引起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从而导致心脏、肾脏等各脏器病变。
12岁男童欣欣(化名)爱吃高热量、油炸类或肉类饮食,喜欢奶油类甜食,平日缺乏体育活动,身体耐力不足,久坐时间又过长,长期恶性循环之下,身上的肉肉与日俱增,近3年来他的体重增加了20公斤。一年前,家长带他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血液检查发现,欣欣的谷丙转氨酶数值最高达424U/L(正常值42U/L),彩超发现脂肪肝,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给予降酶护肝治疗后,谷丙转氨酶仍波动在100-200U/L之间。
3个月前,家长带着欣欣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门诊就医,该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与罕见病科副主任医师应艳琴检查发现,欣欣身高1.64米,体重75公斤,BMI值(注,体质指数,国际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达到27.88,颈部及腋下还可看见明显的黑棘皮。随后,欣欣接受了糖耐量试验、血脂全套、肝脏超声等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他存在肥胖、糖耐量异常和血脂异常等问题,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应艳琴为欣欣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运动方案,并督促欣欣进行饮食打卡。坚持了3个月后,欣欣成功减重15公斤,复查空腹血糖、胰岛素、肝转氨酶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均降至正常范围。
应艳琴介绍,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含了多项代谢指标异常的综合征,并促进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随着超重和肥胖的增多也不断升高。若孩子出现体重居高不下,或短时间内体重增长过快,或出现颈部黑棘皮等异常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就诊。
应艳琴表示,青少年的高脂血症主要继发于肥胖,绝大多数不需要特殊降脂药物治疗,只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控制体重,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问题也可以随之纠正。
在不少人眼中,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与孩子们的关系不大。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10年来这一疾病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3月25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时隔7年的一次重大调整。与旧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比如首次提出了“超高危”的概念,进一步凸显血脂异常的高健康风险。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新版《指南》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同时指出,由于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为20.3%至28.5%。
近日,记者从同济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等江城多家医院采访了解到,近几年接诊的血脂异常的患儿逐年增多。同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与罕见病科副主任医师应艳琴介绍,肥胖儿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疫情后,科室接诊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患儿人数明显增多,基本占到专家门诊接诊人数的1/10。随着肥胖儿童增多,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为何过往很多人眼中的“老年病”悄悄找上了儿童青少年?应艳琴认为,首先是因为儿童青少年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常生活中摄入高糖、高脂、高碳水和高热卡的食物越来越多,这些食物的供给远远高于孩子的身体所需,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甚至引起代谢综合征。其次,儿童青少年户外运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减少,热量消耗降低。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血脂异常在儿童青少年中逐渐由既往的少见病变成如今的常见病。
武汉市第六医院儿科主任李晓军介绍,儿童高脂血症主要包括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某些明确的全身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常见原因有肥胖、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应艳琴表示,确诊高脂血症的患儿,应积极寻找病因,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应积极降低血脂水平,如饮食干预、药物治疗、血浆净化、手术及基因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是儿童青少年治疗的最佳选择,此外,还应积极地锻炼、减重,不可滥用降脂药物。
应艳琴强调,考虑到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饮食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降低升高的血脂水平并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强调减少饱和脂肪酸、总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一些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减肥,会给孩子食用素食食品,虽然素食食品采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有明显降胆固醇的作用,但由于其难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并不推荐这一饮食方式。
李晓军补充介绍,目前不主张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饮食干预。10岁以上的高脂血症患儿,如果饮食治疗6个月至1年后并无明显效果,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应艳琴建议,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首先在饮食上必须遵守全面、均衡、优质的原则,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全面即必须补充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根据体重、年龄、生长速率、活动水平等计算每天的能量需要,应避免能量摄入不足或超量摄入。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单位体重需要的能量越大,活动量增加也会导致能量需求相应增加。其次,还应调整膳食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切忌过多摄入胆固醇,要充分摄取能影响胆固醇吸收的纤维食品,如主食以谷类为主,精细搭配;食用多量水果、蔬菜、面包等;选择含饱和脂肪酸、总脂肪、胆固醇低的食品及用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煎煮的食品;减少蛋黄,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摄入含有足够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减少食盐摄入。积极鼓励儿童参与饮食的制定,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应艳琴呼吁,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儿童青少年血胆固醇的平均整体水平,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增进健康的目标。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使普通大众了解预防高脂血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早期筛查、早期预防和重点干预等手段,降低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