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 > 早教资讯 > 早教知识

im体育早教市场乱象丛生究竟是“育人”还是“圈钱”?

发布时间:2023-07-30 09:21:31 浏览:

  “80后”爸妈的闪亮登场和对科学育儿的推崇,催生出市场上不计其数的早教中心。早期教育成为家长心中“起跑线”的又一标准,含着奶嘴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

  经常会看到其他孩子的妈妈在朋友圈中发自己孩子上早教课的照片,并且还会附带“我们家宝宝上早教第一天,老师只是教了一次,马上就会了。”等等,带有炫耀攀比心理的话。

  其他孩子家长看了,表面上都是“XXX他孩子很一般,要是我孩子肯定比他强”,内心呢?立刻就慌了!生怕自己孩子比别人少学点东西,输在“起跑线”上!

im体育早教市场乱象丛生究竟是“育人”还是“圈钱”?(图1)

  家长这种“怕输”的心理,催生出市场上不计其数的早教中心。一节45分钟的早教课程,少则百八十,多则数百元,一期完整的早教课程更是上万元,这个收费标准简直可以跟名校MBA课程有一拼了。早教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

  除去引人眼球的装修,早教中心真正的软实力是什么?部分标榜“让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早教机构,抓住家长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心理,漫天喊价,同时还有些早教机构更是由于标准缺失、规范滞后,游离于监管之外。

  早教的目的是为孩子营造合适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创造与自然和人互动的机会,从而促进孩子全面成长,不是提前学习知识,也不是提前训练各种技能。但偏偏就是这些技能培训看得见、摸得着,能吸引家长掏钱,所以不少教育机构迎合需求,推出了并不适合孩子的课程。

im体育早教市场乱象丛生究竟是“育人”还是“圈钱”?(图2)

  市场上早教机构类目繁多,标榜不同的育儿理念和教学内容,但大多体现出浓厚的功利色彩。一些家长在选择时,往往被前沿教学理念或高端授课方式的宣传吸引,而忽略甚至偏离了早教的本意。

  早教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据中国早教论坛秘书长孙纲介绍,国家在学前教育(儿童早期教育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重点是对3—6岁儿童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而0—3岁婴幼儿早教人才师资培养几乎还是空白。早教老师普遍比较年轻,专业水平、稳定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还不够,在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急需补课。

im体育早教市场乱象丛生究竟是“育人”还是“圈钱”?(图3)

  《中国早教蓝皮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im体育,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其中,0至3周岁幼儿有39.9%参加过早教课程,4至6周岁孩子有73.5%参加过。59.3%的孩子至少报了2门课程,孩子每周上课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值得注意的是,0至3周岁参加早教的孩子中,41.6%上的是拼音、英语、奥数等学科类课程。

  某教育培训业内人士透露,每年冬季、夏季都是培训机构关门、跑路的旺季,很多早教培训加盟者就奔着短时间内敛财牟利来的。由于各地分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即便出了问题,宣布破产就可以一走了之,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就算家长们打官司胜诉了,拿回的补偿与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也得不偿失。

  早教机构属于“多部门监管,多部门不管”的状态。根据《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成立教育培训机构需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并需要符合多项条件,比如办学经费、注册资金、校舍面积、教学面积都有明确规定。

  但是,由于教育部门注册门槛高,业内通行做法是,以咨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义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涉及舞蹈、计算机等,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再变相进行教育培训。结果就是,因为没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管不着,而工商部门平时只管经营,对教学内容不管。从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0—3岁的婴幼儿归计生部门管理,3—6岁的幼儿归教育部门管理,早教行业实际上就成了“几不管”的空白地带,教学质量、内部管理无人监管,乱象丛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