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 > 早教资讯 > 早教知识

im体育一岁半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吗?上早教的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2023-04-11 06:39:02 浏览:

  我想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上早教班”,而是“有没有必要早教”。

  胎儿为了能够通过母亲狭窄的产道,在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就出生了。而人后天的一切行为和思维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婴儿出生后,大脑神经继续在发育,神经网络一刻不停地生长、断裂、重组,把有用的神经通路留下,没用的去除。这个过程,有个通俗易懂的词来形容,就是“用进废退”。

  早期教育的意义,说到底其实就是尽早地为孩子提供能够促进大脑神经发展的环境和方法,也就是说,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丰富的环境。一岁以前,主要是刺激孩子各个感官以及体能的发展(人类早期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发展决定了人类日后其它发展领域和高级行为的发育状况。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视觉和人的阅读能力有关;听觉使人能接收语言信号;触觉让人类能通过触摸了解事物;说话、握笔写字也都有赖于运动功能,等等)。到了一岁,给孩子更多的互动和社交机会来促进思维过程、语言锻炼、情绪情感的理解等等。楼主的孩子一岁半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因为在家里,与孩子互动的人往往都只是家人,孩子需要通过和其他人(包括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交往,了解到家庭之外的一些社交状况与社会规则,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视野的扩大和互动的增多,也会丰富孩子的知识输入和语言学习。

  因此,如果家长能够在家里就给孩子提供了孩子早期成长所需丰富的环境,那么就没有必要非去早教班不可。但如果家长对于如何为孩子进行早教没有概念,希望得到专业的建议,那么就要寻求帮助。妈妈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妈妈论坛、互联网络、书籍等渠道寻求信息,而早教班是获取专业帮助的一种更具体化的渠道。前提是,选择专业的早教机构。专业的早教机构提供的服务应该不仅仅是一节45分钟的课程,而是对于父母如何营造早期教育环境、如何进行亲子活动的专业性指导。当然,目前早教行业蓬勃发展,市面上的早教品牌也名目繁多,对于其专业性的衡量,是个更大的话题,我们只能再立话题另议。

  总结一下,一个人知识的积累,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丰富的。但学习的能力,是在出生时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从零岁开始。当然,我们也可以别用“教育”这么沉重的词——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出生开始,父母就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空间变化、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刺激,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被重视、被理解、安全、自信、快乐。这就是早教的意义。能达到以上这些,啥早教班也不用上了。

  1.孩子在一岁半对待外界的刺激还是处于人类初级阶段,说难听点就是还是处于小动物的阶段,整个感觉统合系统还非常的原始。整个过程一直要到2岁左右才能发生一个蜕变。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感觉刺激是非常敏感的,他或许会非常喜欢去早教教师,但是仅仅只是喜欢那个环境,很多的颜色,很多的声音,很多的转动与晃动,很多家里没有的触摸材质。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动就是大范围的感知越自然越直接越好,而不是在一个固定空间里。很多家长都被体验课里“孩子好像很喜欢这里”假象给蒙蔽了然后掏了钱。而这个刺激由于去了多次,效果是持续衰减的。孩子喜欢就是因为:“好像和家里不一样,好多东西没见过,哇好闪好有意思”这一现象对于教养环境长期封闭单一的城市儿童尤为明显。有关于感觉刺激的真相我专门有一篇来介绍这一部分,有更多更好的感觉刺激来源有益于孩子,几本上从家里到早教班只不过是从一个很糟的地方到一个比较糟的地方。感觉刺激与行为问题 - 自闭症 - 知乎专栏

  2.至于去早教班的目标,也就是你所谓的有没有必要,如果仅仅只是需要一个地方起到看护作用的话,那其实去一下还是无妨的。如果是要学点所谓的东西的话呢,那其实就要搞清楚适合1岁多孩子的内容是什么一般而言简单的物品认知已经足够多了,最多再学习以下所属关系比如:“爸爸的杯子”“妈妈的手机”一类,也基本就到极限了。而大部分早教班的课题难度是高于幼儿园的,也不存在为了上幼儿园做铺垫这种说法。幼儿园的内容大概就是两部分“规则感”与“认知理解”。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的到位,不存在问题,要是家长不负责到处甩锅,去不去早教也是一样。真的没有去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那些根据自然规律必然会发展出的技能。

  以下内容是2周岁以内的儿童一些社交类表现形式,有一定个体差异很正常,切勿刻板理解下图:

  一般来说模仿占到了该年龄儿童社交的一大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交换”。把什么什么给谁谁谁,去谁那里拿XXX,类似于这类。或者模仿你的发音与动作,双方微笑示意之类的,获得一个表情的回馈就已经是足够的了。

  4.有关于早教班本身的问题,早教班本身是一个非常市场话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口碑服务全是围绕这个大目标,我确实也是听过一些早教课,但是早教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做到有节操。各种生造概念,教师资质,课题设置等等槽点我就不说了。我不是说早教没有靠谱的,而真正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家长根本就没有这种分辨能力。就像绝大多数号称吃货的人没法分辨出美食与平庸料理的区别。如果你对于早教班的期望仅仅只是托管的作用的话,那其实也无所谓了。毕竟有的人时间更值钱。

  而儿童的早期教育说实在的,一句话:需要家长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足够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只需要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不会弱于同时期从早教班出来的孩子,相反我觉得只会更好。

  我是14年开始做早教的,在这8年的从业经历中,我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什么啊?

  然后我就要花很久解释,早教不是学东西,而是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提供环境,提供适龄的活动巴拉巴拉……

  之所以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把早教和超前教育的概念混淆了。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各种课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能够培养出更加聪明的宝宝——甚至可能会给他们的发育带来负面影响: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这些刺激,这会导致他们退缩,从而可能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组在一个丰富的饲养环境中,这里堪称是老鼠界的迪斯尼,有各种玩具可以供它们探索,同伴也更多。

  最后通过观察它们的大脑发现,第二组的老鼠具有更大的大脑和更多的脑部沟回。

  婴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约25%,到2岁时,大脑重量达到成人脑重的75%。

  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了“启智计划”,对低收入阶层的0-5岁的孩子,在教育、健康、营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供帮扶。

  甚至是那些由于先天原因发育迟缓的儿童,在得到相应的帮助以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为家长怕孩子累,总是抱着,或者孩子练习爬的时候,只要稍微有点不适,就会立马抱起来。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和练习,自然也就不会爬。

  看起来孩子只是不会爬,实际上他失去了锻炼平衡感、核心力量,甚至是第一次主动探索世界的机会。

  能爬的时候就多爬,会走了就鼓励孩子到处走,会跑了就提供敞开了跑,千万不要用怕脏、怕受伤、怕累等理由去剥夺这难能可贵的探索机会。

  《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提出每天至少要有三个小时的活动量,至少两个小时的室外活动,一个小时的中高强度活动。

  刚才提到大脑发育需要感知觉刺激,而大自然应该是感知觉刺激最丰富的环境了,

  户外环境比室内更加复杂多样,山间的陡峭山坡、林间的羊肠小道,冬天的雪花中、秋天的落叶上、夏天的骄阳下、春天的花香里,都是孩子探索和运动的绝佳场地。

  在这些环境中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给孩子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感知觉刺激,还能提升他们在各种环境中的运动能力。

  同时,运动会加快产热和散热的过程,而户外运动时气候环境等条件要比室内更加多变,可以促进儿童调节体温,提高其免疫能力。我遇到很多家长觉得冬天太冷,不带小朋友出门,这反而会让小朋友活动量不足而导致生病。

  我曾亲眼见证一个极度内向的小朋友,在爸爸的引导下一步步克服恐惧,慢慢适应了课程。

  这位爸爸没有逼小朋友去和老师、学生互动,而是自己每天一来到教室就化身社牛,四处打招呼聊天,每次见到我就在小朋友面前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上课时,带着小朋友肆无忌惮的玩,为小朋友的进步大声喝彩……小朋友也在影响下慢慢活泼了起来。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处的环境、接收到的信息、和父母的关系,甚至是生活本身都可以称作早教,所以你说,早教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现在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早教越来越重视,但是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效果,方法不对,甚至会适得其反。拿我前段时间对孩子的绘画引导来说吧,我运用了传统的方法,常常模仿儿童简笔画书籍给孩子画花朵、小动物等给孩子看,可她总是画的乱七八糟,我还批评她画的什么都不是,后来很多天孩子都不愿意画画了,说“妈妈,你画吧,我画的不像”,我也理所当然地认定“我家孩子根本没有绘画天分”。后来看了鸟居昭美老师的书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我的这些做法统统都是错的,还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都有可能扼杀掉一个达芬奇,更何况孩子的教育问题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小事构成的。孩子的教育不容犯错,我开始不断反思这个问题。

  有些家长把早期教育完全交给了早教中心、早教产品,认为买了产品、陪孩子上了课就万事大吉了。这真是大错特错了。市面上的早教产品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水平层次不齐,有的看着噱头大,其实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蒙我们这些信息不对称又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况且,早教也是一个全面的课题,并不是单一方面可以达到的。任何的早教产品、早教中心都不能解决你家孩子的所有问题。

  我大概从格闺女2岁半开始大量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并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在孩子身上不断实践不断试错,经过多次的试验、调整,初步琢磨出了现在这一套适合自己的比较成系统的方法。孩子现在3岁4个月,目前虽然看不到所谓成功不成功,但是格闺女聪明健康、活泼开朗、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观察力强,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对一切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一切都给了我继续在家庭教育道路上努力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接下来先简单总结一下0-2.5岁孩子的家庭养育重点。这是我走过的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要任务:科学喂养。这里强调一点:必须全家一起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这个对孩子对大人都有好处。推荐书目《崔玉涛育儿经》(胎儿卷、婴儿卷、幼儿卷),可以让你清楚把握孩子的成长节奏,避免瞎着急(比如父母常常担心的问题“我的孩子个子是不是有点低啊”、“说话走路是不是晚啊”、“吃东西是不是不多啊”等等)。

  第二要务:陪玩儿。父母多陪孩子玩儿各种游戏,孩子爱重复多少次就重复多少次。多到户外活动,带孩子观察天空、昆虫、植物等。在不过度劳累的前提下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些与日常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地方旅行,多让孩子接触新奇的事物和环境,这些都是激发孩子各种潜能的过程。切忌过早地让孩子枯燥地认字、记单词、学数字,这样是在揠苗助长,只会扼杀孩子探索未知的兴趣。另外,给孩子纸和笔,让孩子自由涂鸦也是很好方法。

  第三要务:语言能力培养。这个阶段是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关键期),父母要多多和孩子交流,多用正规语言(而不是儿化语)。坚持给孩子读绘本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坚持的越久越好。这个坚持必将激发孩子5岁以后的自主阅读兴趣,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另外还可以配合一些早教产品如巧虎、米卡,跟着唱唱跳跳的同时,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方面我需要强调一点,这些产品绝不是买了就OK了,最好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并穿插一些互动,同步的书也要经常给孩子讲,玩具一起玩儿,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些产品的价值。

  这些产品我家格闺女一直在用,也很喜欢。几年下来我感觉,这些产品的设计本身是很好很科学的,学习内容随着孩子年龄段的变化而变化。但据我所知,很多家长是把市面上能买的早教产品几乎都搬回了家,然后让这些东西和孩子自生自灭,最后说我家孩子不爱看。其实,这些家长又犯了一个大错误。

  关于早教中心,我建议2-3岁期间可以集中去上,太早了孩子大人都受罪,效果也不会太明显。金宝贝对我家格闺女最大的功劳就是让她的胆子变大了,另外在早教中心孩子能有很多在家里无法实现的体验,非常不错。强烈建议孩子入园前的一年去上。

  另外,有人奉行七真田的胎教到早教理论,也有专家明确反对,说毫无科学性,我本人不建议使用。、

  正面刺激法(耳濡目染学习法),这个时期的孩子多为被动接受信息的阶段,所以选择好的有益的刺激对于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比如常常播放你希望孩子喜欢的音乐/乐器演奏、用你想要孩子学习的语言与孩子重复交流或者播放给孩子听,。这个孩子接受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复性。大量的重复将使孩子印象深刻,在此过程中你也许并未发觉,但某一天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至于最好母乳喂养、出生开始避免与妈妈长时间分离、妈妈要亲自带孩子、家人要常常和小宝宝进行语言交流且不用奶语、家长少看手机少看电视多陪孩子玩乐、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气氛要轻松愉快尽量避免争吵、全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少看电视、等等,我想是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有的基础知识,无需再啰嗦。“知易行难”,我只希望大家多多修炼自己,在这些方面能做得更好些。

  记住,孩子在这个阶段听到、看到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行为多,他就有可能在什么方面表现独特。因为在此阶段的孩子的最大学习特点就是模仿。所以,一个大原则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多让孩子接触到哪方面的信息/你就表现成什么样的人,比如热爱音乐、好口才、英语好、爱阅读、喜爱某种乐器,比如勇敢、坚强、有教养…

  研究发现,哥哥姐姐特别是长子或长女对于弟弟妹妹的影响有时会超过父母。特别是当大哥哥大姐姐很优秀的时候,通常能成为很好的榜样。“做哥哥姐姐做的事、成为像哥哥姐姐那样的人”是小孩子共同的诉求和向往。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3岁以上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这是我正在走和即将走的路,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3-12岁,是孩子各项素质和潜能发展和形成的黄金时期,但是每一阶段的重点又各有不同,比如3-6岁孩子还活在比较童话的世界里,赋予一切事物生命,将他们拟人化;6-9岁,开始对线岁,开始具备一定程度的成人思维。我的规划,对3-6岁的指导较为具体,对后续的计划相对粗略,只拟定了大方向,供大家参考。

  以巧虎、米卡为主导,进行性格培养、生活习惯养成、礼貌用语等等,另外,随着孩子年龄段的变化,巧虎产品的重点内容跟着变,比如2岁学唱跳、3岁开始学数字、4岁开始识字、入园前有入园准备、小学有相关课程等等。这些设计都有科学依据,省去了家长节奏把握方面的困难。(PS.巧虎的产品是从7月龄到8岁,我是从7月龄就开始给格闺女用了,格闺女早期说话很大程度上都受了巧虎的影响,词汇比较丰富。我是计划一直用下去的。推荐给了很多朋友购买,可惜都浅尝辄止了,没能好好利用,实在可惜。)

  金宝贝早教,随着年龄段的变化,需要升班,课程相应调整。特别是3岁以后孩子要独立上大课,时长约两小时,父母不再陪同,能很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参与能力以及协作和沟通能力,还能丰富孩子的各种体验,稍带熟悉一下英语环境。金宝的课程,我是打算上到4岁的。

  推荐阅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2》、《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哈佛女孩刘亦婷》(1、2);洪兰《好孩子: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教育》;本人系列文章《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教育孩子,你用对方法了吗?》、《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

  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是可以从0岁就开始的最主要阅读启蒙方法,大概到6岁左右开始自主阅读,其间,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听和读的兴趣,而不是读的多少以及理解的程度。只要坚持长时间、大量阅读,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甚至写作能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家长切莫急于求成。

  关于如何讲绘本故事推荐阅读:彭懿《图画书应该这样读》和本人文章《绘本故事,你真的会读吗?》。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如何选择绘本等,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可用,以后会跟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背古诗。关于背诵古诗词以及弟子规三字经之类,专家们也是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背了也是在浪费时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文化精髓即便用来培养一下孩子的语言品味也是不错的。我的观点是需要背,但要掌握尺度和时间段(四五岁以后),切莫本末倒置。

  主要路线岁自然拼读(Phonics)→5-6岁开始朗读训练(流利阅读→理解阅读)。详情请查看本人文章:《适合中国普通家庭孩子的英语启蒙路线》。

  主要路线岁自由发展,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坚决不“教”孩子画画,父母只提供绘画的场所及工具;4岁可以开始跟老师学习;9岁以后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才有意义。详情请查看本人文章:《培养孩子画画的四大误区(附孩子画画能力发展时间表)》。

  主要方法:早期渗透。就是从0岁开始,随时随地创造一个听音乐的环境,多给孩子听音质好、旋律优美、或舒缓或欢快的经典古典音乐,比如斯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波尔卡基进行曲、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等等,从小提高孩子耳朵的品味。这是台湾少儿音乐教育权威专家郑又慧老师提出的路线。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父母首先就不喜欢这些所谓的高雅音乐,也没办法装出喜欢的样子来影响孩子,但又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能“高雅”起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很困惑,欢迎广大父母同胞们来探讨。下面我只说说我目前的做法。

  多和孩子一起唱唱跳跳,流行音乐、儿歌、金宝音乐等等,只要孩子喜欢、高兴就算达到目的了。经常和孩子一起欣赏一些中外各种乐器演奏的曲子也很不错,可以将音频资料和现场演奏的视频资料结合起来,效果更好。我家格闺女自从2岁半看到一位白衣飘飘的姐姐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湖畔弹古筝之后就认住了古筝,且至今都念念不忘。

  另外,从孩子身体发育的角度考虑,专家建议,正式的乐器学习最好在5-6岁开始,但是每次练琴时间不应该超过30分钟;吹奏类乐器开始学习的时间应该更晚一些。

  以上是我目前比较看重的几个方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下面还有一些零散的做法和启发罗列一下供大家参考。

  F 3-6岁的孩子还可以借助逻辑狗、智力测试题、贴纸书、折纸等以游戏方式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F 各类特长开始学习时间汇总。舞蹈:3岁以上可以开始接触启蒙教育,对培养律动和节奏感有益;专业舞蹈训练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佳。书法:幼儿园及小学一二年级开始接触,三年级开始正规学习。篮球类:6-10岁练习基本功;10-13开始学习技术。跆拳道:女孩子六七岁,男孩子七八岁。象棋围棋类:3-4岁开始接触;完全了解专业术语得小学三年级开始。

  F 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让孩子把每天开心不开心的事情统统写下来,未经允许家长不得偷看;每篇日记里可以至少写一句英语。

  F 5岁开始:科普书籍阅读,如《冈特生态童书》、《昆虫侦探》。5岁开始格林童线岁开始名人故事、英雄故事等。

  F 4岁开始指读;5岁开始能认识基本常用字,能自己开始看绘本(囫囵吞枣,边看图边读字),6岁可以开始独立阅读。

  F 通过看电影,让孩子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推荐迪士尼的《幻想曲》、《一曲相思未了情》(李斯特的人生故事)。

  F 小朋友不仅要阅读,还要上台去讲自己看过的故事,进一步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来演示(进一步整理思路)。

  F 5、6岁,多跟孩子讲笑话,培养幽默感,还可以亲子共读有趣的绘本,如奥莉薇系列;有幽默感的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等。

  F 5、6岁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等。宝宝入门首选《帝企鹅日记》、《海洋》、《冰冻星球》、《在地球上的一天》、《水下印象》等动物主题。

  F 培养阅读兴趣,小学高年级开始可以读金庸武侠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郑渊洁的童话、中外名人传记等;内容涉及广泛,如科学类(和爸爸一起观看《生活大爆炸》)、科普的、科幻的、逻辑推理的(侦探类)、历史的、名人的等等;

  F 让孩子在小时候多看外国小说,能让孩子扩大国际视野,也会使他们比较有创意,大脑比较会不被局限地胡思乱想和天马行空。另外观看经典电影也是拓展国际视野的好方法,比如《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罗马假日》以及能反映真实历史情况的电影如《末代皇帝》等等,而不是《变形金刚》之类的商业片。

  最后,再次强调,任何的早教机构、早教产品都不是万能的,孩子的教育主体必须是父母,那些媒介都是辅助工具而已。

  随着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孩子的不断成长以及面临问题的不断变化,教育的方法也会随时调整和修正,我也会及时与大家分享。

  说明:不用说,信是妈妈写的,里面提到的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地域特点什么的都是格闺女最近看地图时新学习的内容,写在信里正好帮助她巩固知识、增加兴趣!

  之前文章中谈过3岁以来我对格闺女的早教全计划:巧虎负责习惯养成及性格培养;金宝贝负责开阔视野增加体验锻炼社交能力等;英语目前是大量磨耳朵阶段;语言能力及阅读习惯培养主要靠大量讲绘本故事;文学修养从背诵古诗词开始;画画随意发展,不加限制;数学和识字暂不考虑。当然,这一切都是父母培养孩子的载体和媒介,并不是把孩子交给巧虎、交给金宝贝便万事大吉。还是那句话,早期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家庭,是父母。(如果对之前文章感兴趣,欢迎移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你必须知道的家庭早教实操全方案——格闺女早教全纪录之一》)

  虽然现在家庭使用的早教资源相差不大,但怎么用以及用出什么效果却大不同。好比一个班的学生每天一起上课,老师一样教室课程教材什么都一样,学习成绩却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部分,即如何让这些材料在格闺女的早期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春节前几个月,只给格闺女看英文版的。春节后改为中文版的之后,格闺女兴趣倍增,(哈哈,关键是能听懂了)。动画片只看《粉》,以前喜欢的巧虎、米卡、咕力咕力、叽里呱啦什么的都不看了,每天睁眼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要看粉红小猪妹”。有时候一天累计能看到两三小时,说话开口闭口就是小猪佩奇、弟弟乔治、小羊苏西、小狗丹妮、小马佩德罗…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听音频都只选《粉》,以前爱听的什么金宝音乐、英文儿歌、兔朱迪之类统统被打入冷宫。以前没怎么被宠幸过的粉红小猪妹一家的玩偶被翻出来随时带在身边。

  我是一边担心着一边窃喜着。担心她光看中文版毫无意义,本来是拿这个动画片来磨英文耳朵的哦。担心她一天看屏幕的时间太长会损坏视力。但也开心她能有如此的热情,这种难得的狂热我是不是该小心保护才对呢?就在我整天纠结着要不要“适时地介入一下”的时候,奇迹发生了,短短一个月,小家伙的语言表达特别是礼貌用语、词汇量、知识广度得到全面丰富和提升,常常在恰当的场景下绘声绘色地来一句:“哦,这可真糟糕!”“哦,这个糊涂的猪爸爸!”“这可真是太棒了妈妈!”“我会的妈妈!”“对不起!”“哦,我不是故意的!”

  一次,我随手翻开一本新买的关于天文方面的书,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她讲关于太空、地球、月球、行星之类难懂概念的时候,小家伙脱口而出“这个是小猪佩奇她们在猪爷爷家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几个我从来没提过的新词汇从她的小嘴里冒出来,真是惊到我了。

  总之,最近这个小家伙带给我们的惊喜不断。仔细分析,都与这样狂热地看中文版《粉》有直接关系。

  最近一周,在她把156集中文版反复看了四五遍之后,情节基本都熟悉了的情况下,我开始引导她吃饭睡觉听音频时听英文版的,她也欣然接受了。最近两天,小家伙又会频繁冒出一些英文句子:“oh,Try again!”“Catch ,George!”“What do you say,Mummy pig?”

  看到这一切进步,我庆幸自己没有用错误的方法去“转移她的兴趣”,有了这一个月的坚持才收获了这么多的惊喜。一切仍在继续!现在我们母女玩儿情景游戏都会以《粉》中的故事为蓝本。

  延伸:关于这部美国经典动画片《Peppa Pig》,宝爸刚开始很不喜欢,用他的话说就是“几只小猪整天在那儿ho ho ho的有什么好看的呀?”自从看了一篇关于这部剧的报道之后,叹服不已,然后反过来批判那些央视反复联播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熊出没》。关于这部动画片我想做个简单介绍:

  2004年5月31日,《小猪佩奇》(Peppa Pig,又名粉红猪小妹)第一集《泥坑》在英国Channel Five上播出,从此拉开了这只粉红色小猪风靡全球的序幕。这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每集仅五分钟(目前国内引进了前四季,共156集)。

  小猪佩奇自诞生以来获奖无数,多次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在安锡国际动画影展、英国Bradford动画影展上也有所斩获。现已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赢得了2009年度欧洲最佳学龄前儿童品牌大奖。

  故事都围绕着peppa 一家的生活而展开,快乐有爱,充满乐趣,三观超级超级正。里面所有角色的语速都比较慢,很容易理解并听懂。地道的表达,生活化的口语,非常适合启蒙阶段的孩子。

  关于识字,我本来是打算让孩子通过“先大量听和看故事书→开始用手指读,产生认字愿望→开始认字→数量积累”这样自然过渡和渐进式的方式来完成的;数学也是,我始终认为三岁有一个基本的数字概念,会数数就行了,等到自然学习愿望产生了再给她灌输加减法的概念也不迟;至于英语,更是要通过“磨耳朵→自然输出→词汇积累→自然拼读→更多输出”这样一个自然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这一切看似完美的规划却被巧虎客服的一个电话彻底打乱了。

  巧虎客服在电话中直截了当问了我几个问题:“您好宝妈!咱们宝宝现在已经快3岁半了,会加减法计算了吗?能认得多少个字了?单词量大概有多少?”这几个简单的问题把我搞蒙了,也把我的心彻底问乱了。因为格闺女目前识字数为零,加减法一窍不通,就连1-100数数都不是太顺畅。原本计划好的启蒙步骤被彻底打乱,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的启蒙已经晚了吗?(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没主见多么容易被动摇的妈妈呀!惭愧!我这一动摇对方收获的便是一份一千多元的订单!学营销的我被营销手段给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把!)

  就在这个期间,我又看到一位儿童教育专家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说孩子的大脑是不会在学习中用坏的。孩子天生就爱学习也擅长学习,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只要你给她就能全部吸收掉。多早学习都不为过。当然,我们主张游戏学习,兴趣学习,反对填鸭式学习。

  看完这段话,加上前面的电话,我得出了这样错误的推论:哦,现在教孩子加减法教认字都可以,孩子的大脑你教她什么他就学什么,“学早了影响大脑发育及学习兴趣”之类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那就使劲儿教呗!

  于是,回家之后,我翻出了各种识字卡片、识字挂图、单词书、计数玩具等,开始对格闺女进行全方位的狂轰滥炸式“教学”,一有空就会来一句“这个是什么字?”“2+3等于几?”“鹦鹉用英语怎么说?”……几天下来,格闺女变得垂头丧气,兴趣全无,还常常大喊:我不认识这个字,我不会算,我不知道,一副泄气皮球的小模样。而且我越是心急,她就越是不配合,我就越容易对孩子滥发脾气。完全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模式。几天下来我和孩子都筋疲力尽,很不愉快。

  原本我的主张是有节奏有目的地渗透知识,但绝不以枯燥的方式逼孩子认字、计算、背单词。但是我现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意识到了一切都是我的问题,是我的“攀比、怕输”心理在作祟。说好的“快乐成长”呢?

  在冷静反思了几天之后,我发现我错了。孩子识字、学加减法、学英语口语、背古诗、学科普的时间其实还很充裕,上小学之前,我们至少有三四年的时间来慢慢学习这些内容,加上格闺女的聪慧,这些本不是问题,我却错误地当成了一个短期目标来完成,那几天我简直恨不得一夜之间让孩子学会一切。其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快乐的渗透式启蒙,慢学才能出大成果。我有什么可着急的呢?重点是要做到快乐和坚持。

  于是我们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慢学”模式:每天利用零散时间念念古诗、边玩游戏边引入英语单词和短句、在超市认价签数东西、看到月球的新闻聊科普,有时也会全家大声朗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或者听一听优美的音乐、判断一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等等,有时也一起画画,去户外找蒲公英……不急不躁,无比从容无比惬意。但与此同时,孩子却在快乐中天天成长天天进步,还常常带给我们大大的Suprise。

  真庆幸为娘我在关键时刻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哦!真不敢想象如果我的轰炸式教育再持续一周,我的原本活泼开朗的格闺女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见,父母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扼杀掉孩子一个大大的兴趣。

  关于识字,我发掘了一些更好玩的方式,比如每天把孩子相关的主要事件写在小黑板上,完成一件让孩子去打个对勾,比如吃饭、画画、讲故事、刷牙、洗脸、睡觉;我们还会把家人间的一些交流或问候用比较简短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比如“猪爸爸记得吃早餐哦!”“宝贝生病快快好起来吧!爱你的爸爸妈妈!”“妈妈生日快到了!”“爸爸去上班!”……另外,在户外的广告牌、路牌上的大字、孩子绘本故事里的标题大字之类,随时随地都可以指读给孩子。

  其实,与孩子生活休戚相关的一些词语、句子孩子还是很乐于去仿效大人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出来的,甚至还让妈妈教他写数字1-10以及写复杂的汉字呢,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她一定能自然识字。至于写字,玩儿一下就好了。那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事情。

  之前我们只读绘本故事,而且一本故事通常都会反复读好多遍。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格闺女对故事的热情有所下降,而且一本新故事基本只听一遍。据我分析,一方面可能跟她正狂迷《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选的故事不合胃口有关。另外,她本身的性格属于兴趣广泛型的,对新故事更感兴趣,兴致容易转移。加上小家伙记忆力不错,听一遍基本就记住故事情节了,也就失去了再听一遍的兴趣。

  我又迷惑了,专家不是都说嘛,孩子的学习必须是重复式的,只有在反复品读中才能发掘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吗?于是我又着急了,把新买的绘本故意藏起来,必须在旧故事读了几遍之后才拿出来一两本新故事。我甚至曾威胁格闺女说:“你要不好好看我就把所有故事都送给别的小朋友了哦”(错误示范,切勿模仿)。但格闺女的兴趣似乎依然没有得到挽救。

  某一天,我突然顿悟,不是要因材施教吗?格闺女就喜欢看新故事,为什么不能时时用新故事给她刺激呢?多看几本也总比不愿意看强吧,不重复就不重复呗,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开始经常性地用新故事书对其进行勾引,平均两三天一次,每次两三本,果然有一定效果,而且每次都迫不及待一口气全要读完才行。看来我的“饥饿疗法”奏效了。

  我还借用“故事婆婆”的名义给小家伙写信,夸她爱听故事,也很会讲故事,特别喜欢她,鼓励她继续多看故事等等。(注:故事婆婆是我自己虚拟的一个类似圣诞老人的神秘人物角色,专给世界各地喜欢听故事的小朋友送故事书的。结尾处附上近期《故事婆婆给格闺女的一封信》。)

  另外,我还把家里孩子经常活动的几个区域都放上了随手可得的图书,客厅沙发、卫生间、卧室床边枕头边等等。因为我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一个特点,玩玩具基本都是只玩手边能看到的,一旦收进收纳箱里,即便他能打开也一般不会去翻。我想故事书也是一样的,书本随处可见,她拿起来翻看的概率就增加了。小马桶旁边放着的有声英文儿歌、绘本故事、巧虎故事等等是她上厕所时常常翻看的,而且特别专注。这些地方的书还要常换常新,要不断给她新的刺激。但是有一点,这些让她随手翻阅的书通常是图画书,而且是已经讲过的,让她“复习”用。

  我还允许她边玩儿甚至边听着《粉》音频,再一边听我讲故事,我常常会用很夸张的语调语气把她吸引到故事中来。(别忘了,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的哦)

  此外,我还根据专家的意见,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长故事(文字多,图画少,故事情节稍加复杂)读给她听,比我想象的接受度高,比如《彼得兔系列故事》、罗尔德•达尔的系列作品等,只要故事情节有趣,中间有悬念,孩子还是很愿意听的。

  我还给格闺女做了一枚有小红旗有名字的小印章,让她像爸爸妈妈一样,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往最后一页该一个章奖励自己。

  我一直都比较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现阶段除了大量阅读增加知识、丰富词汇之外,我还针对格闺女“好为人师”的特点(她妈妈我也曾获此殊荣),常常鼓励她给玩偶讲故事,或者学金宝贝的老师给爸爸妈妈上课,一定要多提供机会让她讲话。

  另外,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中,王芳对自己闺女的语言教育也很重视,会利用自己作主持人的独特优势,提早培养孩子的镜头感。这一点我也很认同,合适的机会我也会开展这方面的培养。

  最近看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几位专业演员的朗读,比如徐静蕾、,有台词功底的就是不一样,特别是的《老人与海》片段,简直是朗读出了广播剧的效果,太让我震撼了。

  这种题格闺女已经断断续续做了有一年多了,做完了几套2-3岁的,现在开始做3-4岁的。格闺女一直很喜欢“做题”这件事,感觉自己像个“大孩子”,旁边还要摆个玩偶,会对玩偶说:“姐姐在写作业呢,你别捣乱,乖乖看就好了哦!”哈哈!

  关于这方面,我的观点是:无需想太多,就当是启发你和孩子游戏灵感的工具就好,每天做上几页,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边玩儿边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大致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状况。例如一般题目会有涂色(颜色分辨力及控制笔的能力)、连线(运笔能力)、找不同(观察力)、比大小、数数、分类(类别概念)、走迷宫等等,一本做下来你会大致看出比如孩子的观察力不错、分类什么也可以,连线能力不行,说明手腕手指的配合还发育不到位等等。但是千万别发现了孩子哪方面欠缺就着急,这些题目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我们就是游戏一下就OK了。主要是咱平常陪孩子玩儿也想不出什么花样来,正好这些题可以帮助咱们就行了。至于出版社搞得那些噱头,什么左右脑开发、依托国际研究权威之类,别太当真。

  关于这方面的资料,除了各出版社形形的智力测试1088题、全脑开发600题之类,我重点推荐一款现在很火的据说源自德国的《逻辑狗》,还有一个《公文式教育丛书》,号称源自日本风靡全球,这两款的血统不管是真是假,但是至少内容设计的确有别于其他那些有点粗制滥造的国产图书。(想了解更多,请自行到京东网查阅。)

  注意:这些书都是大致有年龄段划分的,千万别搞错了,否则只能让你收获失望。

  目前格闺女的状况大致如此,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也是今年的大致模式了,im体育周末去上金宝贝的课程(预计年底前结束)。《粉》我打算让她继续狂热下去,中英文结合着看和听,等她自然降温后,我还有后续资源储备哦:《爱冒险的朵拉》、《索菲娅公主历险记》之类都是有中英文版的,内容也很不错。要是男孩子我推荐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和《彼得兔》。为了保护视力,还给她定了新规矩:每天看两次、每次半小时,其他时间只能听音频,时间不限。为此我准备买一个沙漏或者闹钟或者计时器给她。

  格闺女计划是今年9月份入园,适应几个月后,我计划2018年初开始送孩子去学舞蹈,2018年下半年(5岁)考虑学乐器的事。(如对孩子学乐器感兴趣,请查看我的文章:《关于孩子学琴那些事》)英语班我目前不打算上了,挤在一起3岁的孩子都快没有周末可言了。省下上课、路上折腾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家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快乐的磨耳朵、玩游戏,基本的英语启蒙我们在家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也想给孩子留出来更多玩乐的时间。

  说到英语启蒙,推荐新发现的几本不错的书给大家:《初学英语100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基础英语1000词》(后浪出版公司)、《少儿彩图英语词典 有我一本足够用》《少儿彩图英语情景对话》(吉林出版集团)、《朗文幼儿英语图解词典》《朗文儿童英语图解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等。

  总而言之,做父母是辛苦的,但是绝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方法得当才最重要,否则只会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的效果。错误的“教”还不如“不教”。

  把我在早教路上走的路、犯的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宝妈宝爸们的早教大业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我最近在给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送故事书,其中有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的、日本的、韩国的小朋友,他们都特别喜欢我送的故事书,你也非常喜欢我送的故事书,对吗?

  格格小朋友,你是居住在中国吗?中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物品吗?首都北京?国旗是五星红旗?还有故宫和长城、大熊猫?哦,还有上海迪士尼?还有海南?哇!中国可真是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的国家哦,听说中国的地图就像一只雄鸡,两个脚爪子是海南和台湾是嘛?能居住在中国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你去过其他的国家旅行吗?比如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国家也都很美哦,澳大利亚有什么?袋鼠、考拉、大海、帆船、悉尼歌剧院,还有好多好多的绵羊哦!日本的樱花马上要开了,很漂亮很漂亮呢!有机会一定让爸爸妈妈带你去看看哦!

  格格小朋友,我真是太喜欢你了,喜欢给你送故事书,喜欢给你写信,当然我更希望看到你给我写信哦,画画也行,好吗?

  格格,你能猜出故事婆婆的模样吗?是和圣诞老公公一样的白胡子老爷爷吗?还是和你的奶奶一样满头白发和蔼可亲呢?哈哈!你一定会见到我的。

  格格,你最喜欢我送你的哪一本故事书呢?是“Are you my mother?”还是“花婆婆”?还是“100万只猫”呢?妈妈工作了一星期,一定很累了,你能代替我给妈妈讲故事听吗?我知道你很会讲故事,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I′m so 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

  OK!我又要去工作了,这一次我要去的是泰国,对,就是你的爸爸妈妈新婚旅行、骑大象、吃红心火龙果、潜水、坐了大轮船和快艇的地方哦!等我回来再告诉你更多关于泰国的事情吧!

  说明:不用说,信是妈妈写的,里面提到的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地域特点什么的都是格闺女最近看地图时新学习的内容,写在信里正好帮助她巩固知识、增加兴趣!

  身为一个孩子的宝爸来回答一波关于早教的看法。简单介绍,乐乐,2岁,快1岁时上的早教,期间乐乐妈妈和姥姥也经历了对早教从不懂到熟悉到过程,在这里把亲身体验分享给大家。

  很多家长觉得早教应该越早越好,也有的家长觉得应该在3岁之前,还有些家长朋友觉得根本不需要早教。其实从儿童发展的规律来看,每个阶段都有需要早教的关键点。

  具体内容就要分月龄来讲了。知道要做什么,就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需要送早教班。

  比如我家乐乐,6个月之前没有上过什么早教的课程。因为我和乐乐妈妈平时储备了很多育儿知识,尤其是我(自夸一下),平时就关注儿童心理,所以在照顾乐乐方面也还算顺利。什么做抚触操啊,6个月扔东西啊,等等一些日常小问题都能解决。

  乐乐是快一岁的时候开始做早教的。因为我发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注意的地方就越来越多了。原有的知识储备有时候跟不上了。

  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以前让干啥就干啥,是个天使宝宝,现在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玩玩具就是不让你碰,拿走了他的玩具还会攻击你。传说中“可怕的2岁”感觉马上就要到了。

  同时,各种能力也开始发展。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乐乐大了,翅膀硬了,爸爸妈妈和家已经不是它的全部世界了。该去探索更大的世界了。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我就明白为啥家长们开始考虑早教班了。因为孩子的发展确实需要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了。或者说,是家长们更需要去学习如何养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核,提升自己的高质量陪伴能力了。

  关于早教班这个事情,我和乐乐妈妈一致认为,早教重要,但不一定必须去早教班。因为孩子3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度过的。早教班每周最多去2次(有时候还达不到次数),路远,上班没时间,或者其他的事情一多,上早教班优先级就要往后排了。我们核算了一下,2万块大洋一年去40-50次,很贵的。这样的话还不如自己懂早教,会做早教,给孩子在家做早教。既可以保证一定的频次,又能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我和乐乐妈妈也看了不少渠道关于早教盒子的测评,也上了很多体验课。综合对比下来,觉得最适合我们,性价比也最高的是小步早教。一是课程的设置对家长很友好。很多家长知道早教要做,但是怎么做,并不清楚。小步用视频的形式,先由老师手把手的教会家长这堂课学什么,怎么做。10分钟时间家长学习完毕之后,在跟着视频给孩子上课。这种有人教的感觉特别好,不至于懵。二是课程设置的很系统。不必担心早教因为孩子越长越大而出现断层的情况。三是教具质量很精致,游戏玩法很特别。我和乐乐妈妈跟着上了一段时间后。我把链接也放上来,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试试9.9元体验课。

  上课一段时间后我和乐乐妈妈的游戏力提高了不少。比如乐乐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叫做小飞机飞行的游戏。先涂鸦画一个小飞机的跑道,用纸做一个小飞机,然后乐乐会沿着画好的跑道拿着飞机来飞。哈哈。但是他最喜欢的是我抱着他,他拿着飞机,我给他当飞机跑道做上下起伏的动作,感觉自己真的在坐飞机一样。这个游戏玩起来一天能玩好多遍,开心到不行。男孩子需要这样的肢体大动作游戏,经常做,平衡感,胆子,都会提升很多。

  这种属于在家就可以玩的游戏。看起来容易,其实想到玩法挺难。我原来也会抱着乐乐举高高,但是没想过怎样用墙和涂鸦让他感受高低。类似这样的游戏在小步在家早教上有很多。而且游戏并不是随便玩的,需要根据孩子对应的月龄来设计。太早或太晚都会起不到作用。用适合的游戏,才能针对性的帮助宝宝成长发育。

  早教并不是必须要去特定场地,玩指定玩具,锻炼某一单一技能。掌握住方法,早教就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培养出了认知和能力。

  其实1岁半左右的孩子已经能较长时间专注一个游戏了。孩子自己的专注力大概是3分钟左右。如果对某个玩具产生了兴趣,自己坐那玩玩具,玩上一小会。这是正常现象!!!!

  这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断他的玩耍或者用别的玩具去他,就让孩子自己玩一会,观察他玩,等他没啥兴趣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参与。谁还没有个独立的小空间呢是不是?(姨夫笑)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不喜欢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其实不用担心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跟同龄孩子一起玩也只是在一个地方玩。他还没有什么分享的概念。抢他玩具他会抢过来,会打人咬人。这些都是本能反应,是正常现象。

  如果孩子抢别人东西,打别的小朋友,也不要认为他就是坏孩子。制止他,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讲道理,他会明白的。

  无论是自己带还是送早教班,不要为了让孩子搞好社交而去强迫他。比社交更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无条件的爱呀。

  好了,今天分享这么多,觉得有用的家长们就关注我吧,我是乐乐爸爸,我会在地球定期分享育儿心得哦~

搜索